慈大人發系水源部落課輔 教學相長

活動報導

012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這學期開始,由一年級的三門課老師,包括「慈濟人文」楊雯婷老師,「人類發展」姜元御老師,「心理學導論」彭榮邦老師以「學用合一計畫」聯合帶領大一學生進入水源社區,每個月兩次針對當地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小朋友進行課輔。從大學殿堂走入社區,大學生們不僅態度改變,也在小朋友身上體驗學習更多,是所有參與老師最高興的成果。

「也許大學生自己都沒有發現,他們上課的態度變得比較積極。」「人類發展」課姜元御老師說,與小朋友的互動過程中,大學生會發現,回饋是很重要的,小朋友即時的回饋,會讓他們課輔進行的順利,無形中大學生會想成為孩子心中的典範,也會開始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當他們回到大學教室時,也會適當的回饋老師。而最重要的是,以往測驗學生都是以考試,報告為主,有的人可能不擅於讀書,但他有敏銳的觀察力,擅長與人互動,當他把與小朋友的互動分享時,就是動人的作業了。

ATT142195467每堂課在活動中心維持秩序,並自願承擔最後團康遊戲的高廷維覺得,透過這一學期的課輔活動讓他學會承擔,服務別人的同時也是在教育自己。

20分鐘寫作業,就必須停下來畫畫,然後繼續寫作業,這是曾柏軒從小朋友課輔中研究出來的,曾柏軒是家中的老么,從沒與小孩子長期相處,不過他累積前幾次的經驗,帶了衛生紙以及空白紙,因為一年級的小小孩可能會吃東西,流鼻涕,所以衛生紙是必備的,而因為小孩子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所以寫了20分鐘的作業以後,就必須給小小孩畫畫。「其實,小朋友的注意力一直在進步。」曾柏軒說,他覺得人類發展學課堂上有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的學習狀況分析,這時期的小孩注意力很難集中,所以他將課堂理論應用到小朋友身上,不會勉強小小孩兩個小時都要寫作業,而他也會觀察小朋友的學習狀況,是否有比同年齡發展慢,改變教學方式。

ATT142195465同樣也是在偏鄉部落長大,來自卓溪鄉的黃雅萍面對有點頑皮的小男孩,仍然和顏悅色耐心的陪著他,黃雅萍說,看到這些小朋友會想到自己,以前每年寒暑假,也會有大哥哥大姊姊來到學校辦營隊,很期待那個時刻,所以覺得自己有能力幫忙,很樂意來帶小朋友。

每次課輔,三門課的老師都會現場了解同學的學習情形,心理學彭榮邦老師認為,同學不是只協助課輔就好,期末同學必須針對自己所帶的小朋友,設計符合他心理發展又能引起他們興趣的教案,讓同學學用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