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你我、翻轉學習」系列一:看見的起點,翻轉的開始

看見你我、翻轉學習
大小朋友相見歡(圖右:高廷維同學)
大小朋友相見歡(圖右:高廷維同學)

3月18日下午1點10分,長廊上還有三三兩兩的同學準備外出用餐,一個約莫十幾部摩托車的小車隊,從慈大人社院的側門魚貫而出,在近來難得的好天氣裡,往鄰近的部落國小前進。

這個小車隊的成員有男有女,迎著風的臉龐稍顯稚嫩,有的甚至還略為緊張,他們多數年齡不到二十歲,都是慈大人發系一年級的同學。出發前的一個小時,他們已經在教室裡熱烘烘地討論、準備著。今天,是他們等待許久的日子,今天,他們要到部落國小和小朋友們「相見歡」,而這是他們連續14週,每週1小時的課輔陪伴活動的開始。

這些大學生許多來自都會區,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所謂的「原住民部落」幾乎沒有什麼認識。這次一起參與原住民學童的課輔陪伴活動,是因為慈大人發系的老師們,對於大學生的「學習」該以什麼方式進行,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想像。帶領這次「看見你我、翻轉學習」服務學習活動的彭榮邦老師說,這次把一部份「心理學導論」課程時間挪到部落國小進行,其實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嘗試。

大學生與學童專注互動(圖左:謝元惠同學)
大學生與學童專注互動(圖左:謝元惠同學)

「所謂的『導論』課程,是引學生入門的課程,我教的『心理學導論』課程當然也是如此。不過,從我自己的學習及教學經驗來說,導論課程並不好教,一不小心,就『謀殺』了同學對心理學的興趣及想像力,覺得心理學就是那些東西,和自己的生活也不見得有關。」彭老師說。

「我認為,心理學應該是要有人情味的,要從生活世界、從對『人』的關心開始。如果從這樣的想法出發,那麼心理學的入門,或許可以採取不一樣的路徑,不從『內容』學習出發,而是從『經驗』學習開始,讓學生的課輔陪伴活動,啟發他們對心理學的想法和興趣,當然最重要的,還有對『人』的關心。」彭老師接著說。

人發系大一學生林書毅
讓我陪你寫功課(圖右:林書毅同學)

彭老師帶領的這些人發系大一同學,將在部落國小進行為期14週的課輔陪伴活動,交叉進行「課業輔導」和「故事繪本」活動,一方面幫助國小老師提升學童的學習力,一方面藉由陪伴學童說、畫自己的故事,深化對彼此的認識。「所以,這就不只是單純的課業輔導了,而是一種彼此的『看見』:你看見我,我看見你。」彭老師這麼補充。

東台灣一向是資源分配及發展的弱勢端,而東台灣的原住民更是弱勢中的弱勢,長期承受著不公平分配及偏頗發展所帶來的各種後果。不僅如此,這些後果往往更進一步成為外界非難原住民的污名形象,世代承襲,難以翻轉。要翻轉這樣的污名認識,「看見彼此」絕對是重要的第一步。對於參與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將從說故事的過程中,深刻地認識到原住民的生活處境,翻轉對原住民的污名認識,並以此為基礎展開心理學的思辨及實踐。對於原住民學童而言,他們將從故事中更深刻認識彼此,並在這個基礎上重新建構對自我以及對部落的認識。

學童積極參與搶答
學童積極參與搶答

彭老師這種「翻轉學習」的想法和做法並不孤單,因為他在人發系的同事們,也一起在促發著一場學習革命。他們以「學用合一」為理念,重新檢視人發系學生的學習路徑,修正既有的課程設計,希望藉由這樣的改變,培養出從「人」的關心出發、具備現場能力,並能因應多元挑戰的未來人才。

慈大人發系大一學生「看見你我、翻轉學習」的課輔陪伴活動才剛開始,而人發系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這場學習革命也正展開。相較於首都台北的吵鬧喧囂,發生在花蓮的這場學習革命,幾乎靜默無聲。然而,靜默不是沒有力量,就像板塊移動,巨大的力量總是在靜默中累積。

 

如果你認同而且想更認識慈大人發系師生的努力,請到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服務學習之學用合一facebook專頁給我們加油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