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你我、翻轉學習」系列二:「要」比「不」更有力!

看見你我、翻轉學習

文:王寧

春天來到校園(攝影:彭榮邦)

雖然上週的「相見歡」進行順利,但離開人社院時,我們不免忐忑著:「小朋友們會用什麼態度面對我們的再度到訪?」沒想到,這樣的擔心根本多餘!我們的機車隊伍剛到山坡下,就看到校門口有一些孩子在等著我們。他們高興等待的樣子,就是最好的答案。一週不見,彼此的熱情並未退燒,餘溫似乎還逐漸加熱,在見面之際沸騰。

看到孩子們的熱情,我們固然欣慰,卻也為孩子們背著導師說要上廁所,其實是為迎接我們的狀況而擔心。

上週,負責四年級的大學生哥哥姐姐們直接進入課輔,忘了和小朋友們制訂班規,因此就趁機把今天的狀況也納入考量。在制訂班規時教室裡熱鬧烘烘,有大學生姐姐便拉高了嗓子,提議孩子們一同遵守「不要隨便離開座位、離開教室」的規矩。討論雖然熱烈,但孩子們也不斷嬉鬧著。隨著場面從熱絡直逼喧鬧,又有另一個大學生姐姐高聲要孩子們注意台上「不要吵鬧」的班規。但真正讓場面安靜下來的,卻是來自教室後頭的聲音。在過程中一直靜靜觀察著的導師,突然拋出一個問題:「哥哥姐姐們,我們可不可以試著把『不』改成『要』呢?」。

制訂班規
和小朋友一起制訂班規(圖右:吳雅琪同學)
攝影:王寧

整個班規的討論,因為導師的一句提醒,出現了新的樣貌。接著又是一陣窸窣的討論,但這回大家很快就有了共識,改掉黑板上的字句,活動順利往下進行。

身為攝影師的我,覺得捕捉到關鍵性的一幕了!課堂規矩的制訂,從「不」改成「要」,雖然只是小小的文字改變,卻有很大的差別啊!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從「限制」到「期待」的轉化。從聽起來讓人覺得綁手綁腳的控制性字眼「不要隨便離開座位」,轉化為對行為期待的正面表述「上課時間要待在座位上」。導師適時的提醒,讓大學生哥哥姐姐們看到自己在制訂所謂「規矩」上的盲點,巧妙地化解了他們與孩子之間可能會有的對立,「出校門迎接哥哥姐姐們」這個讓人擔心的狀況,也一併得到處理。

看來,我們已經學到重要的一課,那就是:有時候,「要」比「不」更有力!


王寧_avatar

王寧,字乃賢。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四年級學生。自幼生長在一個至今仍保有許多中華傳統文化的家庭,因而有著和絕大多數八年級生不一樣的興趣嗜好,醉心於傳統中國的五術(仙、醫、命、卜、相)。在私淑過余德慧教授的思想後,有份浪漫的自我期許是「讓傳統知識透過我們的詮釋而重生」。


如果你認同而且想更認識慈大人發系師生的努力,請到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服務學習之學用合一facebook專頁給我們加油按「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