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活動在兒童療育的介入

職涯活動

活動時間、地點

  • 講師:桃園長庚兒童醫院 許芳綺 臨床心理師

  • 活動時間:109/04/25 (六) 09:00-12:00

  • 活動地點:2E211

  • 參與人數:25人

活動內容

  • 兒童衡鑑與家長晤談技巧分享
  • 分組演練(4-6人一組)
  • 分組回饋與討論

執行成效簡述

  • 透過許芳綺臨床心理師的分享,讓我們了解在兒童療育中,我們需要注意的事情。
  •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為我們一一介紹兒童衡鑑與兒童治療。因著不同層面的觀注,有著不同的觀看角度;而隨著兒童的不同發展階段,心理師的晤談方向或兒童的轉介來源也隨之不同。
  •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說明如何與孩子、家長、醫師和老師建立關係,其背後又有什麼訣竅和理論支持,並讓同學們透過實際案例操演感受不同角色的心境狀態。

【106級三年級周同學回饋】

講座一開始,講師用猜謎的方式讓我們討論,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可以準備的玩具類型;雖然一開始我並不懂講師的用意,但隨著活動進行我理解到講座本身並不是高不可及的純學術性質研討,而是講師作為一位有著實務經驗的大姐姐來分享她與兒童互動的心得。這並沒有不好,反之,我會說這是有趣且具有建設性的講座。講師分享許多來到診療室的孩子,若心理師能與家長深入會談時讓家長瞭解孩子喜歡的正向娛樂,或和孩子晤談時能融入孩子感興趣的領域(玩具、手遊、卡通)作為起點,對於衡鑑工作有著大大加分的作用。但我想這並不只有加分,這種溫柔的舉動其實會讓人感到貼心的,家屬和孩子對心理師學深具好感,甚至會賦予信任,因為一方面孩子會覺得心理師很貼近自己,另一方面則是父母會感受到心理師的用心。

隨後,心理師談及了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觀念,即心理師在向父母敘說孩子的狀況時,先別急著對父母說出孩子診斷結果。講師這麼做是基於兩個理由,一是作為心理師的自我保護,心理師盡可能別在醫院的體系中做越出自己權限範圍的事;另一個理由也是真正打動我的,即是考慮到父母的感受。當他們處在一種擔心孩子診斷的狀態下,作為一名「心理」師,診斷並非心理師唯一可做的事,當然心理師必須坦誠告訴家屬自己在衡鑑中所觀察到的,但除此之外,心理師可以關心家長的感受,給予安撫,亦或是讓他們更了解這個症狀背後的意涵以防他們對診斷出的症狀有過度誇張的誤解,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想成為心理師的人想做到的事。

雖然這是一個兒童衡鑑的講座,但其中的為人處世之道的分享(投其所好、莫忘初衷)我想對於未必會踏入這個領域的大學部學生也是具有啟發性的。

hdd7 hdd8